舒适降噪性能大跃进,但依旧“难用”,索尼1000xm3耳机评测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舒适降噪性能大跃进,但依旧“难用”,索尼1000xm3耳机评测 SONY WH-1000XM3 过去笔者曾经就市面上主流的降噪耳机,做过一轮比较(这篇文章:世界在喧嚣,我们在降噪:四款主流热门降噪耳机横评丨钛度实验室),Sony 1000xm2 在比较中表现十分亮眼,无论是降噪能力,还是音质都是同类中的佼佼者。而在舒适性上面,它可能不如 BOSE QC35ii。这一次 Sony 1000xm3 还未亮相,就凭借其采用的新型降噪处理芯片 QN1,引起了无数人的期待。 10 月中旬发布会之后,已经拿到产品的用户也纷纷表示“索尼大法好”,1000xm3 可以称得上是目前为止完成度最高的降噪耳机。那么收获用户无数好评的 1000xm3,相较于上一代究竟又有哪些改进呢? 外观设计:更轻,更紧凑还有 USB-C 加入1000xm3 整体设计语言没有太多变化,依旧提供了金色和黑色两种颜色可选,保留了位于耳机右侧的触控板。不过细节上,却有些许变化:首先是两侧的耳罩由过去的仿皮材质变成了亲肤材质,摸起来更舒服,但也容易沾染油光。耳罩的材质也变得更加松软,对于耳朵的压迫减轻不少。 骚气外漏的粉金色 SONY 用于拾音的 MIC 外侧和 SONY Logo 外侧镶嵌了一层类似于今年 iPhone Xs 系列的粉金色。顶部的横梁金属终于不再外露,然后机身变得更加紧凑,整体重量相较于上一代减轻了 20g 左右(上一代为 279g,不过依旧是“索半斤”),佩戴的舒适感增加。 耳罩更松软,佩戴更舒适 由于耳机整体变得更加紧凑,所以索尼通过耳罩材质,横梁材质的变化,成功地抵消了压迫感变强的副作用。 除了舒适性之外,另一个设计上的改变是,使用 USB-C 接口替代了过去的 Micro-USB 接口,以后出门又可以减少一条数据线了。不过,官方宣称 1000xm3 能达到 30 小时的续航时间,充电 10 分钟,降噪 5 小时。 配件一览 这次索尼将附赠的耳机收纳包改成了尼龙布材质,包内依旧拥有一根 3.5mm 耳机线和双口耳机转接头(用于飞机上耳机口转换)以及一根 USB-C 充电线。遗憾的是,耳机线上并没有用于音量控制和收音的麦克风,这意味着如果用户在有线模式下接听电话,还是需要依靠手机的麦克风进行对话。 对于笔者而言,简洁且更紧凑的机身,加上 USB-C 充电接口,以及黑底上略显骚气的淡金粉色 Logo,很抓人眼球。实际体验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了新设计带来佩戴体验上的提升。 最为显著的一点是,1000mx3 不会再夹到头发了,头顶的压迫感也减轻了不少。如果纠结于舒适性的读者,这一点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QN1 芯片:降噪音质大跃进的源头聊完了设计和佩戴舒适性,接下来就应该谈谈降噪耳机产品的核心:降噪与音质方面的表现。相信很多前代(1000xm2)用户之所以会选择 SONY,而非 BOSE 最主要原因就在于 1000xm 系列产品的音质表现。而这一次索尼在 1000xm3 这款产品上面用上了新一代降噪处理芯片 QN1。 QN1 降噪芯片 索尼官方宣称,QN1 芯片的性能表现是上一代的 4 倍。在实体体验中,它的体验确实要比前代好,一些很常规的噪音,如室内开门声、键盘敲击声几乎都听不见了,即便是在地铁上也能保持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 这颗芯片同样还用于处理音频信号,它配备了 32 位音频信号处理以及 DAC 数码模拟信号转换的功能。 这次索尼没有在 1000xm3 的官方宣传页面上打上 S-Master HX 和 DSEE HX 的信息,主要是因为 QN1 已经整合了数字解码和放大的功能。这对于 1000 xm3 自身而言,高度集成了 QN1 能够有效地控制体积和功耗。 另外,1000xm3 同样搭载了 SENSE ENGINE,能够借助手机上的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从而调控耳机的降噪效果。这样输出来的降噪效果会更加自然,降低主动降噪对耳朵的影响,提升佩戴时长。 如果用户使用的是 Android 手机,1000xm3 同样也支持 LDAC 蓝牙编解码格式,能听到音质更好的音乐。 虽然使用了 USB-C 接口,但 1000xm3 依旧配备的是蓝牙 4.2,而非 5.0。蓝牙 5.0 意味着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传输带宽,以更低的功耗。这一方面的缺失对于 1000xm3 而言,还是比较遗憾的。 一如既往差强人意的连接性根据索尼官方提供的说明书来看,1000xm3 是支持同时连接两台设备的:
至于能配对多少设备(即无需用户重新进入配对状态,即可直接连接使用),官方说明中没有明示,但目前为止,笔者已经成功地配对了 5 台设备。配对连接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多设备切换上,1000xm3 的体验依旧糟糕。 相信拥有 AirPods,Beats X,Beats Wireless Studio 的用户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当你的耳机连接上 Mac,想要使用耳机听手机上发来的语音之时,无需进入通知栏,划出控制中心,重按音乐控件,选择 AirPods/Beats X/Beats Wireless Studio 即可完成耳机连接由 Mac 切换到 iPhone。 苹果 W1 芯片 对于使用 Win 电脑和 Android 的用户而言,也仅仅需要点击蓝牙设置,连接该耳机即可。 至于 1000xm3,这个行为逻辑变成了“同时连接两台设备”——耳机音频的播放权依旧在电脑上。如果你想要实现在两台设备之间的切换,你需要断开电脑(前设备)的连接,再在手机(现设备)点击连接。 “一触” 连接 当然,你也有更方便的切换方式:使用带有 NFC 功能的 Android 手机通过“一触”,触碰 1000xm3 耳机上的 NFC 标签进行切换——但这招对于 iOS 设备和电脑是不适用的。 (编辑:文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