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领读 |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对赌”中学习
大多数人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的能力。比如说,人们会在汽车保险单上填写这样的事故原因: “一名步行者撞到了我的车,然后钻到车底去了。”“那家伙在路上跑来跑去,我左右闪避了好几次才撞上他的。”“一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车撞了我的车之后就消失了。” 也许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斯坦福大学法学教授和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麦考恩(Robert MacCoun)研究汽车事故的记录证明了这种归因偏差。他发现75% 的受伤者将自己受伤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多起车辆事故中,有 91% 的司机指责是别人犯了错误。最值得关注的是,麦考恩发现,在单车事故中竟然有 37% 的司机在想方设法将责任归咎于别人。 生活中也有许多自利性偏差的例子:简单到情侣吵架时,每一方都分外委屈;大到公司项目推进顺利,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没做好,那就是外界的、别人的原因。 事实上,‘自利性偏差’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活在对自己的某种顽固信任里。(注:研究表明,很少量女性有相反的倾向,倾向于把成就归因于运气,失败归因于自己。这也并不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导因素)。 (2)强者,才愿意看清真相,跳出自利性偏差。 当一种偏差普遍的时候,它必然有更深层的动因。自利性偏差来自我们创造积极自我叙述的驱动力。在该叙述中,将好事归功于自己就等于是说“我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而且正确的感觉很好。同样,认为坏结果是我们的错误也意味着我们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而且错误的感觉很不好。 既然以积极的方式更新自我形象的动机,是自利性偏差的基础,这为我们寻找克服这种偏见的解决方案指引了道路。 首先,正如都希格(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尊重习惯回路一样,我们也可以尊重我们是为了竞争而生,而且自我叙述并不存在于真空中这一事实。保留与他人比较获得的优越感,但要改变我们用于比较的点:试着做一个更好的不吝啬于肯定他人的人,比他人更勇于承认错误,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某结果的其他可能原因,甚至是当该行为可能会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而给他人带来荣誉的时候。这更值得骄傲,更难得不是吗? 当杜克认识到自己成功中的运气成分时,当她肯定其他玩家的出色决策时,当她为了学习而渴望与其他人讨论自我感觉糟糕的一手牌时,这种声音提醒着她:我正在做一件其他人不经常做的困难的事情。这种正向的,更深一层的自我承认显然有利于走出常规。 同时,我们可以采用佛教僧侣的正念,观察内在思想、情感和身体感觉的流动而不加以是非判断。研究表明,定期的正念实践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这可以让我们不在乎自我叙述。 总之,愿意去看清真相,跳出自利性偏差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三、从观察对手中学习,肯定对手的过人之处。 在生活和扑克游戏中,更多时候我们同样在等待。在扑克游戏中,玩家们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观察。经验丰富的玩家只有 20% 的时间会选择出牌,另外 80% 的出牌机会,甚至在第一圈下注结束之前就被放弃,这意味着大约 80% 的时间是用来观看其他人打牌。观察别人打牌的时间相当于自己出牌时间的四倍。 在这些时候,是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学习的最佳时刻。我们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试着做判断,从他人的决策风格和决策结果中,得到新的增量。 某种意义上,上一节的自利性偏差是冷静看待自我决策的成败,这时候的风险则在于错误的评价别人,事实上,将坏结果归咎于他人,而不把好结果归功于他人的行为模式随处可见。 杜克发现,在牌桌上,评估他人时就把标准和评估自己时比,掉转过来了。对于其他玩家的胜利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或者反过来看,对于其他玩家将我击败的表现,我没有给予肯定),而且很容易会把他们的失误归咎于他们糟糕的表现。 生活中,当同事获得了晋升而我们没有,我们是否承认他们比我们更加努力,升职实至名归?不,那是因为他们拍老板的马屁。如果有人解释车祸的事故情况以及他们不应该承担过失的原因,我们会不以为然。我们会认为是他们糟糕的驾驶行为导致了事故。 只有消除偏见,才能真正的判断他人和对手的成败;只有真正看清他人和对手的成败,才能从他们的决策中学习。能做到这点的人非常非常少。 在杜克刚开始打牌时,她的哥哥递给她一份写在餐巾纸上的好牌清单。她紧紧地抓住这张餐巾纸就像摩西(Moses)紧紧地抓住十诫(Ten Commandments)一样。当她看到有人用那张清单之外的方式赢了牌,她就会把那视为运气, 因为很显然他们不懂得如何打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克对扑克牌的理解也在不断增长,她意识到那张餐巾纸上并没有列出所有可行的打法。比如,仅仅按照那张清单来打意味着你无法诈唬。那份清单上的打法可以将一名新手可能会犯的错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时杜克不能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一些清单上没有列出的其他打法是完全可行的操作。 虽然随时可以求证,但她从来没有问过哥哥为什么那些人会使用其他打法。她反思对其他人为何获胜的偏见性评估显然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因此错过很多赚钱的机会。 打破对自我的欺骗性认知是反人性的,,甚至是痛苦的,只有以这种反人性的视角,不断精进,才能洞察真实,从而成为好的决策者。 四、“赌一把”,认真对待自己的信念 一个人持有一个判断,当有人要以一个较高的金额和他赌博时,会发现他的自利性偏差很快会减少。如果想赢得赌局,这是一个严肃的,会很快反馈结局的是,就不会太条件反射般地将坏结果归咎于运气。 对赌预期使我们检查并完善自己的信念。通过在个人信念上的下注使我们更加仔细地审视问题。 这个过程中,对赌思维使人的心态更开放,它促使人们对不同的假想进行探索,不再仅仅遵从自利性偏差的常规做法。我们更有可能会对某种观点的对立面进行更加频繁和认真的探讨,这会使我们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试图对一件事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足够了解这件事情背后意味的后果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说减肥时,当晚上吃甜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忘记我们在做一个事实上重大的决策,这时候假如有人举着一张‘胖的自己’,‘瘦的自己’,以及周围人对此的反应,会降低自己执意坚持的概率。 成为那个选择红色药丸的人,并为看清真相努力: 对赌思维的养成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它必须从一个审慎的过程开始,这会给人笨重、别扭和缓慢的感觉。 在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 中,当尼奥与墨菲斯见面时,尼奥要求墨菲斯告诉他“母体”是什么。墨菲斯拿出两颗药丸,一颗蓝色,另一颗红色。 “吃下蓝色药丸,我们的会面就此结束。你会在自己的床上醒来,随便怎么想那都是你自己的事。如果选择红色药丸,你就会留下并且了解到母体的真相。” (编辑:文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