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大企业,他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
原标题: 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大企业,他靠的是不断的科技创新 陈怀荣,1994年底与4名同事从国企石家庄煤矿机械厂辞职下海,创办了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拿出全部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借钱,从银行贷款,才凑足30万元注册资金。当时,厂房、设备是租的,仅有十几个工人。金刚石工具是切割、打磨石材、玻璃及混凝土道路等非金属硬脆性材料的唯一优质高效工具。 我国金刚石工具这一产业起步较晚,当时的国内市场主要被日本产品占领,这类产品在国内一无国家标准,二无专用设备和工艺配方,基本上没有成熟的技术资料可以应用。陈怀荣说,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他亲自带领员工到市场上挨门挨户推销,由于不被认可,经常被赶出门。 1995年5月,产品卖不掉,款回不来,企业濒临破产,急得他直哭。“民营企业再小,创业时也要首先树立诚信理念。再困难,也不能学着搞假冒伪劣。”陈怀荣说。“见门就进,哄出来再进去,直到能摆到人家商店的货架上或工厂里试用”。 他们还尝试产品“用后付款”,渐渐地有了销路,到年底居然完成600万元销售额。凭借货真价实的产品,博深公司1996年销售额实现1200万元,利润达400万元。1998年,博深公司有了自己的生产车间,建了科研楼、质检室,买了大型设备,销售额实现4000万元。 他们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进行项目研究开发,拥有90多项国家专利,有20多个产品项目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项目。1999年,博深公司开始谋划进军国外市场,陈怀荣说,,要想改变人家的观念,让市场接受你,关键在于自身过硬的产品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因此,博深公司在大量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先后从全国各地录用、招聘了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和高级技术人才,还聘请了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及该领域的几名专家为公司常年技术顾问。 每年都选送大批的科研人员到国外培训调研,并且与世界著名的英国戴比尔斯公司、德国飞羽公司建立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博深公司已与欧美及亚洲30多个国家的客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他告诫自己和员工:不要总想着扩大规模“做大”,要想着高质量地“做久”,陈怀荣说,做企业与赚钱完全是两个概念。 公司里大部分中高层骨干持有公司股份,且持股比例相对均匀,这样会更有效地激励公司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热情。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 (编辑:文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